k1体育官网-青训风波,男童因伤退出遭索赔18万 家长控诉机构态度强硬沟通无果
一则关于青少年足球培训的纠纷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,一名参加前国脚孙继海旗下青训项目的男童因训练中受伤被迫退出,随后家长收到机构高达18万元的违约金索赔通知,家长控诉机构态度强硬、回避沟通,而青训方则坚称“按合同办事”,事件背后,青少年体育培训的规范化问题再度成为焦点。
事件始末:训练受伤后退出,天价索赔引争议
据家长李女士(化名)反映,其10岁的儿子小宇(化名)于2022年加入孙继海创办的青训项目“海选未来”,签约接受为期3年的精英足球培训,合同约定,若学员因非不可抗力原因中途退出,需支付剩余培训费用的50%作为违约金。
今年3月,小宇在一次高强度对抗训练中右膝韧带损伤,经医院诊断为“需静养3个月以上”,李女士称,医生明确建议暂停剧烈运动,否则可能影响发育,考虑到孩子健康,她向机构提出暂停训练并保留学籍,但对方以“梯队名额有限”为由拒绝,要求“要么继续训练,要么按违约处理”。
“孩子连走路都疼,怎么可能继续踢球?”李女士表示,多次协商未果后,机构发来书面通知,要求支付18万元违约金,否则将“通过法律途径追责”,这一金额相当于剩余两年培训费(总计36万元)的一半。
家长控诉:机构回避沟通,态度冷漠
李女士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,机构工作人员曾表示“伤病是运动员常态”“签约时已告知风险”,并强调合同条款“白纸黑字”,当她要求面谈时,对方以“负责人出差”为由推脱,后续沟通均通过律师进行。
“我们不是想赖账,但18万对普通家庭是天文数字。”李女士质疑,合同中未明确伤病退出的具体处理方式,且机构未购买意外保险,医疗费用均自行承担。“他们只谈钱,完全不关心孩子健康。”
青训方回应:按合同执行,已给予宽限期
记者联系到“海选未来”运营负责人张先生,他承认小宇的伤情属实,但强调合同条款“双方自愿签署”,违约金比例“行业普遍如此”。“我们给了k1体育官网他3个月休养期,是他自己选择不回来。”张先生表示,机构投入了大量资源培养学员,“突然退出会影响整体计划”。
对于沟通问题,张先生称“全程有记录”,并出示了一份家长签字确认的《风险告知书》,其中提到“伤病不构成单方面解约理由”,但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减免部分费用时,他仅表示“可以分期支付”。
行业乱象:青训合同“霸王条款”频现
事件曝光后,多名体育法律专家指出,此类纠纷暴露出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合同漏洞,北京某律师事务所专攻体育法的王律师分析,根据《民法典》,若格式条款显失公平,受害方可申请撤销。“机构将伤病与‘主观违约’混为一谈,可能加重家长责任。”
记者调查发现,国内青训机构合同普遍存在“高额违约金”“单方面解释权”等问题,某知名俱乐部青训合同甚至要求“学员退出后终身不得加入同类项目”,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李明认为,行业缺乏统一标准,“部分机构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,签订不平等条约”。
家长维权困境:举证难、成本高
李女士已向当地消协投诉,但调解陷入僵局,法律人士指出,此类案件家长往往处于弱势:“证明机构训练不当或合同违法需专业鉴定,诉讼周期长、成本高。”
更令人担忧的是,小宇的遭遇并非个例,2023年,中国足协曾通报多起青训纠纷,涉及“虚假承诺”“过度商业化”等,部分家长因惧怕违约金,被迫让孩子带伤训练,导致伤势恶化。
专家呼吁:完善监管,保护青少年权益
针对这一事件,多位体育界人士呼吁加强行业监管,前国脚徐亮公开表示:“青训的本质是育人,不能变成生意,机构应主动协商,而非冷冰冰地搬出合同。”
教育部体卫艺司相关人士透露,正在研究制定《青少年体育培训规范》,拟要求机构明确退出机制、强制购买保险,并设立第三方仲裁平台。“既要保障机构权益,更要杜绝‘霸王条款’。”该人士称。
尾声:孩子的足球梦,谁来守护?
小宇已回归普通学校,但膝盖仍会偶尔疼痛,李女士说,孩子至今不敢看足球比赛,“怕想起被教练骂‘不够坚强’的场景”,而“海选未来”官网的招生广告依然醒目:“打造下一个孙继海,从这里起步。”
这场纠纷尚未落幕,但它留给行业的思考远不止18万元,当商业利益与教育初心碰撞,如何守住青少年体育的底线?或许,答案不该只在合同里,更应在责任与良心中。
评论留言